【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

〚刘彬 李赛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一重大部署,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4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居家社区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本文对大连市城市居民居家养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对策。建议通过提升城市居家养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友好型适老社区,进一步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拉动养老经济实现新的增长。

大连市社区居家养老设计的现状分析:我市目前既有社区中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都较重视,在日常照护方面也逐渐重视老年人的需求,但是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与配置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分布不合理或利用率低;社区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缺乏休憩、标识、照明灯设施;社区步道安全性存在问题,缺乏无障碍坡道、栏杆等设施;社区运营管理不善,停车占用公共空间,影响老年人出行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不强,社区内引导性标识系统需要健全。

城市日间照料设施方面,设施服务相对单一,日间照料设施以解决老人的就餐和活动问题为主,一天的活动安排主要以午餐为核心,多数老年人只为就餐前来,餐后自行离去,日托老人较少。笔者调研发现,大部分的日间照料中心改造以及运营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部分设施规模和设施内部功能空间设置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要求;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功能过于侧重娱乐,且综合型日间照料中心较少等;由于大连地势原因,大部分社区存在坡度和高差;设施均为闲置建筑改建而成,存在无障碍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日间照料设施明确规定可以提供预约上门为老服务,且有具体的预约流程和收费标准,但是由于养老观念等问题,预约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和家政服务的情况并不多见。

城市居家养老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优化策略:优化规范标准。应对适老化的环境建设需求,国家对已颁布的法规条例每年进行优化,现在正使用《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2023版本,各地方也应对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无障碍设计规范与地方建设条例进行优化。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各部门各行业应统筹规划,互通有无,各地方应遵循当地老龄化程度与潜在需求制定相应规划管理条例。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方政府近年已经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各部门协调与科技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条例,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规范标准。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2017),自2018年开始实施。2023年,大连市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相关规范要求及管理办法《大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遵循地方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人民广泛受益的原则, 全面推动适老化环境建设与改造。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我们应及时优化相关规范标准。

扩大资金扶持。数据显示,2024年,辽宁省下发资金1650万元,用于支持1.6万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我市也有相应的资金扶持项目。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建议全市各级政府应逐年提高适老化环境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养老事业服务体系,加大民间资本投入比例,积极推动适老化环境建设与改造。

加强施工与维护监管。《辽宁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2017)第九条到第十一条有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及社会全员应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监管,但由于缺少监管意识及工作人员匮乏,现已施工建设的无障碍环境在使用中出现无障碍设施缺失、无法使用、被占用等众多问题。因此应加强施工监管与设施运营监管力度,确保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研究与设计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方应按照已审查通过的设计图纸,配套建造无障碍与通用设施,并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关标准和已审查通过的设计图纸文件,对该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无障碍环境与设施长期监管,以保障无障碍环境的正常使用。

健全适老化评价体系。现有的适老化评估缺乏完整的体系,多为分项而立,如《居家养老生活辅助标准》《老年人护理用品标准》《老年人智能系统安全要求》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重视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建设,有关社会组织(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等)应对无障碍环境规划、发展、设计、施工、维护、使用和监管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与体系,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地域经济、文化、现有设施和老龄化程度等相关情况,规范评分细则,对创建领域、指标说明、评价方式、赋分标准与分值等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建设应借助网络数据平台,推动全民参与,以规避环境建设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加大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共享性评价、公平性评价、效率性评价,及时反馈社会需求、施工质量、环境指标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等相关问题。

(作者均系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编辑:李兆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