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创新举措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刘蕴哲 金博源 邵海峰 陈雨萌 姜莹 李小华

自今年初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信用建设、公平竞争、智慧监管等方面采取创新举措,助力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落实“两书同达”监管服务并举

助力企业提升诚信意识

信用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落实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机制可以提升企业诚信意识,是优化我市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为落实该机制,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司法局制定我市《关于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的通知》,在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全面开展“两书同达”工作。

该《通知》明确,“两书同达”是指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告知被处罚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经过最短公示期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的义务后可以申请信用修复,确保处罚同时告知,期满即可修复。

该《通知》要求,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应建立健全本地区、本部门“一处罚一告知”的“两书同达”机制,“监管+服务”并举,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保障失信主体第一时间了解信用修复政策和途径,有效激发失信主体诚实守信意愿,主动履行法定义务,帮助经营主体降低因行政处罚带来的“失信”成本。

市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推进“两书同达”机制落实,完善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保障失信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打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信用中国(辽宁大连)进行了数据对接,对进入平台交易的主体实行信用管理。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过程中,在入库管理、上传投标文件、购买电子保函以及评标评审等多个环节,实时调用信用平台数据进行比对。上半年,共调用信用信息接口5.5万余次,共对45家失信交易主体采取禁止参与招标采购活动的限制措施。

市数据局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应减尽减、能统则统”的原则,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在招标投标方面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存在排除、限制竞争情形各种规定和做法,形成包括17个市级制度文件的《目录清单》,未列入目录的制度规则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监管依据。

市数据局搭建公共资源大数据监管系统,科学设置48项分析指标,运用大数据手段,对交易项目进行事前大数据研判、事中视频监督、事后大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监管,行政监督部门根据线索分析情况查处围标、串标行为。自系统上线以来,共对47个红灯预警线索项目进行了查处,对17个项目进行了废标处理,对30个项目、42个投标企业作出了罚款和限制参加交易活动的处罚,罚款金额124万元。

加强智慧监管

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建设

市财政局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工作,目前已建设了覆盖市、县两级的政府采购监管与交易平台,并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实现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电子化。

实现预算到支付闭环管理,切实规范采购行为。通过政府采购监管与交易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接,采购单位只有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备案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后,才能在政府采购监管与交易平台发布采购公告,开展交易活动,只有在政府采购监管与交易平台发布合同履约公告后,才能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成支付程序,形成了完整的“预算—计划—采购—验收—支付”全链条闭环管理。

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监控,推进智慧监管。建设政府采购网上超市,提高采购透明度。网上超市专门服务于各级采购单位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将以往各级采购单位的线下交易转变为线上交易,有效提高采购透明度。

优化营商环境,便捷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借助政府采购监管交易平台搭建银企沟通桥梁,支持银行机构为中标供应商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促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平台上线以来,各银行机构累计为50余户中小企业进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授信,实际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市财政局将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供应商少跑腿,加强智慧监管,不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智慧监管 公平竞争

“阳光监管”彰显执法力度和温度

市市场监管局全力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以法治为根本、以信用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让违法经营者寸步难行。

创新监管举措,紧盯风险源头治理。在全国首创FMEA食品风险管理制度,为全市190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精准识别和有效防控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供新路径;在全市食品生产监管领域实施“预警触发式”监管模式,提升地产食品质量安全;推动全市1047家幼儿园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可视化监管,实时监控,提升监管效能;推动日常消费量较大的乳、肉、蛋、白酒四类在产食品生产企业全部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开设信用修复网办渠道,实现线上申请、远程审批,提高信用修复工作效率,压缩办理时限40%以上,帮助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激发竞争活力。

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着力纠治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清理违法设定或者以备案、登记、年报、认定以及其他任何形式变相设定或者实施的行政许可,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严厉打击欺诈宰客行为,对涉及欺诈宰客的投诉举报,均转入“诉转案”调查程序,一经查实严厉惩处,并督促市场开办方承诺依法清出市场;特别是对电子秤作弊违法行为零容忍,强化“人防”与“技防”并举,实现所有农贸市场100%设立公平秤,所有计量器具100%强制检定,在全市水产品市场推行“明秤”工程,守好群众“心头秤”。

持续优化行政审批服务

打造“阳光、便利、可预期”的审批环境

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度”“满意感”为导向,助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助力“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市生态环境局聚焦“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在生态环境领域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8条举措,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环保审批服务,努力打造“阳光、便利、可预期”的审批环境。

该局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推行“多评集成”“打捆审批”,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等优化举措,“极限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规范审批流程。重点项目可由企业选择由市级或分局开展环评审批,市县两级“共享权限”,提高审批效率。聚焦矿山、电镀、风电和畜禽养殖四个行业,明确选址政策、准入要求、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准入条件,统一全市审批标尺。坚持“三本台账”跟踪,“绿色通道”保障和全程“帮代办”服务三项机制,从项目策划到落地投产,全流程提供政策指导、疑难问题协调、诉求解决等精准服务,打造政务服务窗口品牌。同时,编制《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整合优化41项高频事项,使办事流程“易读”“易懂”“易办”。

围绕“指挥、防范、打击、保障”

多部门联合执法守护“海上粮仓”

今年伏季休渔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市海洋发展局具体领导下,围绕“指挥、防范、打击、保障”四个方面,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联合海洋、公安、海警三支力量,牵动市县两级机构,联合开展休渔执法工作,共同守护“海上粮仓”。共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14起,查扣涉渔“三无”船舶234艘,收缴罚款870余万元,查处数量和案件质量远高于往年。

今年伏季休渔期的执法工作一大亮点是,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先行先试,在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和伏季休渔重叠期,率先组建指挥中心,统筹牵引全市休渔执法工作。全市采取由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市公安局沿海安全保卫局、市海警局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是近年来我市休渔执法投入力量最多的一次。指挥中心牵动,纵向调度市县两级执法机构,执法模式由分片管辖变为垂直联动。先后实施“清网”“零点”“利剑”“清港查船”等10次集中行动,收到了较好的打击震慑效果。同时,指挥中心主导,整合各参战部门职能优势,执法手段由单一模式变为合成作战,提高了执法打处针对性。经统计,今年非法涉渔的摩托艇数量、违规出海的船只数量、市场端交易的海产品数量较之往年都有所下降。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