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飞来无人机 大连口岸更智慧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秦至 徐伯元 金博源 王艺
无人机水尺计重、无人机三维测绘建模、无人机船舶尾气检测……利用无人机巡查等监管方式已成为推动口岸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科技项目。近年来,大连口岸同向发力,把智能化作为畅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积极探索新技术、智能装备与口岸监管工作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更加高效便捷的新型口岸监管模式。
无人机船舶尾气检测准确直观
大连海事局将无人机巡航、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相结合,实时测定目标船舶烟囱尾气内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含量,直观推算出船舶使用燃料油的硫含量,同时记录船舶信息,从而反推该船舶是否使用了合规燃油。该手段具有准确直观、立体收集数据等优点,可根据结果即时查找使用超标燃油疑似船舶。自2020年以来,大连海事局尝试开展船舶尾气监测活动7次,出动执法船艇5艘次,执法人员33人次,无人机21架次,共形成船舶尾气监测报告76份。
今年,大连海事局开展无人机机型选配和布局站点研究,将在海事监管、水上搜救等业务领域中发掘无人机应用更多的可行性。
无人机监管应用消除管控盲区提升巡查机动性
针对大连口岸点多、线长、面广,口岸限定区域、对外开放海域管控面积大、监控死角多、地形复杂化的情况,大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积极探索无人机在未来口岸管控和空中巡查勤务体系中的应用。持续探索通过应用无人机解决远程指挥难、取证难、监控难等突出问题,有力提升边检口岸管控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同时,构建无人机空中巡查勤务体系,灵活运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查取证、辅助人证对照、日常巡查监管、动态跟踪管控。形成“海陆空”立体化管控体系,切实消除口岸管控中的盲区,提升巡查跟踪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全国首创无人机水尺计重助力口岸提效降费
大连海关辖区口岸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的矿石、原煤等原材料进口口岸,水尺计重是上述商品主要的计重方式。传统水尺计重在观测船舶外侧吃水时,海关人员需换乘港口拖轮航行至船舶一侧逐次读取,在特殊情况下甚至需要攀爬软梯至水线面。大连海关全国首创将无人机引入水尺计重工作,主持编制的《无人机在水尺计重中的应用规程》行业标准已颁布实施,在全国推广使用。应用无人机后,鉴定人员操作无人机悬停若干分钟即可完成读取工作,单次水尺计重比传统方式平均节约1.1小时,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升。此举既能为贸易关系人节约拖轮使用费用、为船舶节约港口使用费用,又能通过缩短船舶在港时间,提高港口整体作业效率。
据统计,无人机水尺计重单次平均节约拖轮使用及船舶在港费用约0.9万元。2024年1月至7月,大连海关共进行无人机水尺计重170余船次,缩短现场工作时间约190小时,节约拖轮费用70余万元。
无人机三维测绘建模实现堆场实时全流程监管
大连海关运用“无人机+监管”系统,构建起以实地巡查为主体,无人机配合的陆、海、空三维立体监管模式,大大提升了实际监管效能,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压力。在前期“无人机水尺计重”署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连海关进一步发挥科研人员团队作用,开发使用测绘无人机对在库铁矿堆场实施三维建模,实现持续监管的新手段。
通过使用无人机监测技术对监管场所的日常巡检,海关对大宗散货堆场内各个货堆重量可以做到实时掌握,及时发现数重量变化,实现“先放后检”“保税混矿”等大宗散货的全流程监管。目前大连海关所属北良港海关已对辖区大连港矿石码头堆场实施常态化无人机测绘监管,有效拓展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时效性,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和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