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餐品不受老年人欢迎, 有的助老服务成“摆设”……

老年食堂如何真正“助老”?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明璿

今年9月,我市公布了老年助餐服务名单,分布在各社区的老年食堂引起了中老年市民的欢迎和广泛关注。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一些社区老年食堂在就餐管理方面还存在餐品不适老、排队拥挤、部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亟须改进。

老年食堂里老人挤不过年轻人

近日,多位市民向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舆监中心记者反映,住地附近的社区“老年食堂”饭点时都是年轻人。“老人根本挤不过年轻人。这样的老年食堂是不是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近日,记者来到沙河口区现代服务大厦老年助餐点。正是午餐时间,一些老年人在排队。这里还兼做大厦的工作食堂,打餐窗口人员密集。记者见到几位老人在转了一圈后,准备离开,询问之下得知,一是菜品中的炸肉、炸鸡、花生米多,老年人咬不动,不适应他们的饮食需求;二是正赶上大厦里工作人员饭点儿,年轻人在一起排长队买餐,老年人表示实在挤不过年轻人。

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中山区亿达云集小区的社区“老年食堂”。记者在这里看到,就餐时间不仅有部分老人在吃饭,还有不少上班族及快递员、外卖员订餐带走,不大的空间里略显凌乱。“年龄大了不愿意跑来跑去,店家忙不过来,一来二去就不去吃了。”有老人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老年食堂”都是单位食堂或大型餐饮企业兼营的老年助餐服务点。虽有“老年助餐”之名,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并不到位,让老年人就餐力不从心。

送餐服务成“摆设”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正构建“区域性助餐服务中心(中央厨房)+社区(村)助餐服务点位+小区配餐服务点位+配送入户”的服务模式。但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的送餐服务,在一些助餐点享受不到。中山区青泥社区的一处老年助餐由于场地所限,只能在线上微信订餐,老人到社区自取,不提供送餐到家的服务。一部分老人表示不太愿意接受这种订单外卖自取的方式。“不太放心,也不方便。”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部分社区老年食堂运营效果不佳,还有个别老年社区食堂已经转让或停止经营。

据了解,目前大连已建成老年助餐服务设施78个,面向全社会开放,对于就餐人员身份户籍没有限制,存在针对老年人服务项目不到位等问题。西岗区一位社区“老年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需要天天吃不重样,但来吃饭的老人是未知数量,客流不稳定性无法支撑每天的备货。年轻人扎堆来吃,跟老人形成了竞争。但社区食堂必然要承担公益职能,服务对象也应该收缩化、精准化。”

民政部门:即将出台管理办法

针对社区老年食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大连市民政局养老处负责人表示,社区老年食堂刚刚起步,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们通过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进行规范。该负责人表示,适应时代发展的便民老年助餐服务,需要对管理细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各地区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用餐需求、服务半径和现有餐饮资源状况等因素,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和新建设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科学布局老年助餐服务设施。优先在老年人口聚集区设置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老年助餐服务便利可及。

对此,属地民政、市场等部门将定期对服务价格、食品质量、设施安全、政府补贴补助资金等开展检查,鼓励具备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采用透明可视方式公开展示餐饮服务相关过程,同时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鼓励邀请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社区居民代表参与服务内容检查,更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中山区政协委员王昌青认为,应积极创新老年助餐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深度探索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服务方式,努力把现有的服务资源、设施场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兼顾助老服务的公益性和商业性。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