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意蕴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其中,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对如何正确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系统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意蕴,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为新时代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
生态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也是现代化实践中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主张和谐共生的整体论,创造性地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出人与自然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共生共存关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反思西方生态自然观衍生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抑或“生态中心主义”将人与自然关系割裂开来的主客二分思维,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本体论依据与方法论要求,强调人类只有在尊重和顺应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与自然界展开合理的物质变换活动,才能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和谐,否则将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生态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价值观是回答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的问题。相较于西方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利益狭隘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坚定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诉求。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产生愈发强烈的需求与期盼。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生态利益诉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内在要求。为此,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生态发展观: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共同面临的难题,具体展现为“要不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基本问题。在“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步伐就有点绝对化了”,同时这种将自然价值凌驾于人类发展利益之上的价值理念忽视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只会加剧社会的贫困与不稳定性。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中国式现代化反对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成功开辟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
生态治理观:以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
推动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自然界是由诸多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实现各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是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与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在生态治理问题上必须从自然系统的整体性与全局性出发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整体性修复与系统性治理增强生态系统的韧性与活力,进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样,系统的生态治理方式就克服了传统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沉疴旧疾。
生态全球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守护人类绿色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西方国家不仅不愿承担全球生态治理的责任与义务,还秉持生态帝国主义的霸权理念制造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生态利益矛盾。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提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主张各民族国家携手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坚定不移地推动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积极承担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从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的签署和谈判,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到创建绿色“一带一路”、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充分体现了中国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作出的贡献与努力,展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视野与天下情怀。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的内在逻辑及基本经验研究(L24CKS003)的阶段性成果。
(肖唤元 孟晓瑞 作者分别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