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捕捞时间最早 产品开发种类最多
南极磷虾开发 大连抢先一步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李小华
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排、南极磷虾罐头、南极磷虾肠、南极磷虾肉石锅拌饭……走进辽渔集团企业展厅,数十种南极磷虾类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南极磷虾作为一种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的海洋生物,近年来在全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的开拓者,辽渔集团率先布局这一新兴产业,逐渐构建起集极地捕捞、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完整极地渔业产业链条。
极地小磷虾 催生大产业
南极磷虾主要生长在南极海域,是一种无脊椎浮游生物,和虾很像,且体内的生物萤光器官每隔两三秒就会发出一种类似磷光的黄绿色光,故而得名南极磷虾。成年磷虾体长约45mm至90mm,寿命长达6年,体重通常不超过2克,但其总量高达上亿吨,是全球单一物种蕴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
南极磷虾富含高蛋白、高磷脂、高营养,特别是富含海洋磷脂型Omega-3,被誉为“天然血管清道夫”,营养价值丰富。近年来,随着全球蛋白质需求的不断增长,南极磷虾的经济价值逐渐凸显。
据辽渔集团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李天水介绍,南极磷虾的开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近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凭借先进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产业基础,迅速崛起为南极磷虾产业的新兴力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南极磷虾捕捞总量已达60多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5%,仅次于挪威,居全球第二。近5年来,我国每年连续稳定捕捞南极磷虾5万吨以上。
全产业链开发大连领先
2023年12月,辽渔集团驶出我国首艘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实现国内首家活虾上船,标志着辽渔集团在南极磷虾全产业链产品开发上提质升级更进一步。
长期以来,南极磷虾的利用存在现实性难题。南极磷虾和普通虾类不同,因其富含低温生态酶,捕捞后两小时就会自溶。“技术不先进就跟不上磷虾‘自暴自弃’的速度。”李天水告诉记者,活虾经泵吸式捕捞后,必须在船上快速加工,1个小时左右就快速脱壳制粉或冷冻虾肉。据介绍,投资5亿元建造的“福兴海”轮首次采用真空泵吸技术,安装国际领先的虾粉加工设备,在连续泵吸捕捞的过程中,鲜活的南极磷虾通过四条生产线及时在船上加工成冻生虾、熟虾、虾肉和虾粉等初级原料品,再运输到陆地开发加工成各种磷虾产品。
作为中国南极磷虾产业领军企业,辽渔集团自2009年起承担农业部南极磷虾资源探捕任务,开启南极磷虾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之路。15年来,辽渔集团聚焦南极磷虾全产业链条,在行业内创造数个第一:第一家开赴南极进行南极磷虾资源探捕的企业;第一家推动南极磷虾资源纳入国家新食品原料目录的企业;第一家建成首条国内自主知识产权南极磷虾油生产线的企业;第一家将南极磷虾食品级系列化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的企业;唯一一家承担国家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南极磷虾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唯一一家参与研编南极磷虾系列行业标准的企业;唯一一家将南极磷虾保健食品投入中国市场的企业……
科技引领海陆联动 建设极地“蓝色粮仓”
“深耕新蓝海,要靠创新技术获取精深加工附加值。”辽渔集团南极磷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内较早研究南极磷虾油提取技术的余奕珂博士告诉记者,市场上磷虾油售价普遍高于鱼油,不仅因为磷虾有纯净的生存环境,更因为磷虾油富含人体易于吸收的磷脂、虾青素等营养素。据介绍,辽渔集团集中科研力量攻克磷虾油提取技术难关,创建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南极磷虾油生产线,快步实现南极磷虾油在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产业化应用。磷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带动了辽渔集团海洋食品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辽渔集团海洋食品板块营业收入、利润实现快速增长,创近年新高。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辽渔集团与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全力推动南极磷虾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产业化。2010年领衔承担国家科技部首个南极磷虾“十二五”863计划,突破了船载快速加工和陆基南极磷虾油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一起完成《水产品及其制品中虾青素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磷虾油》《磷虾粉》三项行业标准的制定。率先研发推广南极磷虾常温、冷冻系列海洋食品50余种,成为第一个将南极磷虾产品出口到海外的企业。积极推进南极磷虾油在食品和保健食品领域产业化应用,成功推动南极磷虾油进入中国新资源食品目录,获得第一个南极磷虾油保健食品批号。
据了解,为构筑完整极地渔业产业链条,在第三代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投入运营后,辽渔集团正在规划建造大型南极磷虾运输保障船,形成捕捞、加工、补给、运输综合发展优势,构筑南极渔业海上完整产业链条,推动我国极地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