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赛道”上提档加速恒力重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基地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祝福 邰治
昨日,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隆重举行的恒力·绿色船舶发展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两百余名主流船企、船东、金融机构代表及业内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减排降碳背景下造船行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此次大会的召开,让全世界船舶行业共同聚焦大连渤海湾畔,聚焦在恒力重工这支挺进船舶制造业仅两年就完成了“跨界转型、弯道超车”壮举的行业新军身上。
进入冬季的长兴岛,海天苍茫,长风浩荡。恒力重工一期项目现场,机械轰鸣、车来人往,多艘大船正在加紧施工。船坞中,一艘由恒力重工自主设计的30.6万吨VLCC已经全船贯通,正在为出坞做最后的冲刺;恒力重工与韩国三星合作的15000TEU集装箱船TERA段,已全面完成主体搭载,与船坞里的VLCC相邻而立,场面恢宏,蔚为壮观。干净、整洁、高效、专业、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与会嘉宾在参观期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口中止不住夸赞之词。他们不会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十年之久的荒凉厂区。
2022年7月,为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决策部署,恒力集团在造船行业的低谷期迎难而上,跨行业挺进船舶制造业,专门成立恒力重工集团,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建造基地。
作为世界百强企业,恒力集团一直恪守“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理念。在大连,恒力集团用时19个月建设完成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千万吨级炼化项目,用时13个月建设完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乙烯工程,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树立了行业新标杆。进军船舶制造业,恒力集团开启了二次创业之旅,并再次提出“颠覆行业、引领行业、力争世界一流”的目标。
去年初,恒力重工产业园全面运营,向“世界一流”迈出铿锵步伐:发动机、精密铸造等板块率先投产;造船、海工关键生产线提升改造完毕。作为行业新军,恒力重工成立船舶设计研究中心,迅速汇聚全球知名设计、质量、生产专家,组建国际化运营团队,先后与韩国三星重工业、希腊Laskaridis Maritime航运公司和海兴航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订单。今年初,恒力重工首制船提前半年交船。随后,超大型油轮、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矿砂船、LR2油轮也相继开工,今年全年已开工30艘,预计下水12艘。截至目前,恒力重工造船订单已排至2028年。
聚焦新质生产力,恒力重工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二期项目。与一期项目相比,二期项目既有业务上的传承,也有产业配套上的创新,主要聚焦超大型油轮、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海上浮式风电、钻井平台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务。全面建成后,恒力重工预计年钢材加工量230万吨、年生产发动机180台。
提及本次大会的主题“绿色船舶发展”,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海告诉记者,去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这为未来船舶制造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恒力重工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绿色船舶制造基地的目标,在“绿色赛道”上提档加速。王孝海认为,绿色转型首先体现在船舶制造的过程要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在这一方面,恒力重工有一个同行业船厂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恒力重工从相隔不远的恒力石化产业园接了5根管道到造船厂,用于输送化工装置运行时产生的热水、二氧化碳等副产品。这些产品原本应该要在冷却后排掉,如今到了船厂后却可以变成热源解决整个厂区的生产、生活供暖,“这一过程几乎是零成本的循环利用,是集团化产业协同、绿色制造方面的典型代表!”王孝海告诉记者,“绿色转型”还要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上,其中发动机被视为最核心的一环。
今年国庆节前夕,由恒力重工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交付,实现了在船舶动力领域自主生产的重大突破。该发动机是行业第一批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先进产品,与传统机型相比,冲程更长,推进效率更高,也更加节能环保,完美符合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获得船级社、船东的一致认可。恒力重工全面达产后,还将实现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全覆盖,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
向海、向未来,恒力重工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快速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海洋强国和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企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