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分区管控 延续低碳空间发展模式 建设天蓝水清湾美的蔚蓝之城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姜莹

11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我市开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新征程。严格保护城市生态基底,管控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近年来,我市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大连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彰显我市“拥湾、近海、亲自然”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山海形胜”的资源禀赋,让自然融入城市生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提升。

《规划》描绘出蔚蓝之城的崭新图景,我市将积极落实生态文明战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全市山海自然资源禀赋,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区域差异,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合理确定人地关系,综合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全域生态保护,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持续深化常规污染物治理,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结合《规划》内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严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准入关,强化生态环境底线约束。推进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等行业企业搬迁改造,对腾退地块开展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农村土壤环境分级管理利用,实现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分级管理。按照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治理管控要求,加强8条国控入海河流和其他中小入海河流总氮排放控制和流域综合治理,坚决消除劣Ⅴ类入海河流。规范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和监测执法,建立入海排污口动态管理台账。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确保船舶污水及垃圾的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加强海漂及岸滩垃圾监管,开展多部门联合的海漂垃圾综合整治行动。

推进海河流域生态共治,构建综合生态防护带。以流域作为生态单元,以生物生境要求控制廊道宽度,实施流域水系廊道、环渤海森林绿道、重点生态源的协同建设。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为核心,加强辽东山地丘陵屏障协同保护。控制陆地污染源,以陆源防治为重点,逐步实施入海河流总氮污染防治,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保障水安全,恢复水生态。加强近海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构建沿海防护林、湿地为主体的综合生态防护带,保护斑海豹、黑脸琵鹭等生物栖息地。以河流作为构建海陆联系的生态廊道,保护和修复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保护辽宁渤海湾环境。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建立“流域—河口—岸带—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流域海域统筹、协同推进的生态保护格局。

依托我市陆域生态空间,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土地等方面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市域范围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合理安排核能、风能、氢能、光伏等设施空间,保障碳中和绿色转型试点区、碳交易平台和新能源创新策源集群等发展空间,形成绿色发展空间支撑体系。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低碳型基础设施,长海县布局碳中和海岛试点。

编辑:高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