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推动项目平台落地“开花”
前三季度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5.8亿元同比增长20.4%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科技成果只有落地形成生产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市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全面推动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5.8亿元,同比增长20.4%,高校院所在连落地转化的100万元及以上项目68项,同比增加30.8%。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与恒力石化签署1.1亿元精细化学品开发合同,年产值50亿元,延伸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
《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出台,我市抓好科技成果联合挖掘、评估评价、寻找市场主体等9项重点任务,实施“人盯高校院所、人盯成果项目、人盯本地转化”三盯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联合挖掘和成果转化监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2024年挖掘重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500余项,其中249项高质量成果已向市场主体发布。大连化物所乙撑胺清洁绿色生产装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大连理工大学鼓励“技术股+现金股”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在连成立7家学科性公司。同时,加强各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全市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达到36家,市级以上中试基地达到28家。长兴岛经济区洁净能源和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二期启动建设,31个中试项目验证后就地转化,吸引投资超10亿元。
7月7日,大连联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连科荟”正式落地大连,这是我市又一个市级层面的市场化运营、多要素协同、全链条服务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平台采取“线上交易平台+技术经理人市场化合作”的模式,在整合我市创新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联动全国科技资源,提高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服务能力,有望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科创平台示范样板。
围绕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需求,我市以科技招商、院地合作推动重大项目和平台在连落地,赋能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的大连海洋中医药研究院挂牌运营;华润东阿阿胶与辽宁滨海实验室共建的鹿产业创新研究院落地英歌石科学城;大连理工大学与通用集团成立“通用—大工研究院”,服务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大连理工大学与恒力集团完成“恒力—大工研究院”公司注册、组织架构搭建,并实体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