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之战赢得胜利 打好打赢决胜之战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1月8日,在大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分为三部分: 2024年工作回顾 2025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从严从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24年,大连锚定“两先区”定位,聚焦“六个建设”任务,精准落实《提升清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赢得胜利。

2025年,大连将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绘制好未来五年“两先区”高质量发展蓝图,担负起新时代东北振兴“跳高队”职责使命,严格对照全面振兴新突破大连行动方案,坚决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2024年工作回顾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赢得胜利

1 全力以赴稳增长稳预期,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抢抓机遇、用好政策。获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245.5亿元、增长25%。相机推出经济稳中求进22条、稳增长30条、科创32条等政策。用好房地产新政,房地产止跌回稳态势初步形成。

扩大投资、促进消费。金州湾国际机场、地铁4号线、太平湾港、旅顺新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恒力重工二期、鼎际得新材料、奇瑞汽车、中粮油脂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庄河核电、长海跨海大桥等重大项目前期实现突破,全年新开工项目946个、增长12%。开展国货“潮品”等促消费活动1200余场,拉动汽车、家电等销售额110.2亿元;33场次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增长472%;杉杉奥莱、京东实体店投入运营,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稳住外资、稳住外贸。新达盟、凯德等39个项目落地,孚宝西中岛、恒隆等69个项目签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0%,内资增长12.5%。出口增长5.9%;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5%,我市获批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2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具特色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数字经济走深走实,地拓精密科技生产研发基地开工,海外华昇高端电子材料项目投产,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纳入国家重大项目。低空经济稳步推进,11条政策举措出台。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国内首台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成功交付,绿色氢基能源形成完整产业链,“沈大氢能高速走廊”纳入全国规划,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4%。

传统优势产业迭代焕新。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全球最大集装箱船用曲轴打破国际垄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延伸,奥聚新材料、凯飞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恒力新材料科创园160万吨树脂、260万吨聚酯等项目投产,大石化搬迁改造项目方案确定、预可研完成,绿色石化、工业母机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0%以上,我市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双试点”城市。

现代服务业质效齐升。新增达规商贸和服务业企业1228家、增长33.9%,中山区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水路、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分别增长10%、11.9%。举办重要会展活动300余场、增长1.5倍。新设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大连股交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开板,大商所上市5个期货期权品种;我市首获中央财政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励,连续20次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

现代农业稳步增长。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播种面积404.5万亩,产量实现“九连丰”。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6家,建成超百亿元全产业链集群5个,粳稻、设施蔬菜项目纳入国家优势产业集群。新建改造设施农业9074亩,创建蔬菜、水果优质高效示范基地27个,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再获优秀。

3 强化科创策源功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标志性进展

平台建设再提速。英歌石科学城开城,创新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管委会+公司”治理模式,8家国家级科创平台、千余名科技人才入驻,辽宁滨海、黄海实验室和大连凌水湾实验室投入使用。大连化物所智能化工大模型2.0发布,大连市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投入运营,科创基础更加坚实。

科创能力再增强。实施“揭榜挂帅”、攻关项目58项,新材料、清洁能源、高铁轴承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6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21%,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3%,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8.7%,大连理工大学两名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创新生态再优化。6家科技支行在连挂牌,全省首单民营企业1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雏鹰、瞪羚企业超3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融科储能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引育高层次创新团队11个,新增高层次人才971人,引进外籍人才3431人。成功举办“海创周”,我市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4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施营商环境5.0提升方案,23项60条举措全面落地,62项硬核承诺全部兑现。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起底、大排查”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300余项。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59个高频场景办理环节减少80%,40个政策事项免申即享。“海关金融机构智慧赋能体系”入选国务院典型案例,“数据仓库+政策仓库”“智税联”政务服务机制获国务院督查通报表扬,我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国企民企竞相发展。组建獐子岛海洋发展集团、新闻传媒控股公司、文体旅集团,大检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长4.1%、营业收入增长11.6%。央企在连新设分支机构15户。民企诉求办理机制反映事项办结率达94%,“双进双促”收集问题办结率达9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新登记经营主体13.65万户,总数突破100万户。

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地见效。入选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城市。完成旅顺口区农村宅基地制度国家级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实现全覆盖。园区改革接续深化,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超四成,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分别入选全国综合评价30强。

5 全面提升开放能级,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

自贸片区整合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等10余项政策落地,推出制度创新成果25项,4架保税融资租赁飞机、首个跨境船舶金融租赁开创东北先河。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对成员国进出口增长10%。

航运、物流中心辐射力增强。新增外贸集装箱航线4条、国际客运航线3条,总投资200亿元、运力规模达44艘的中远海运LPG及化工品船队落户长兴岛。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落地实施。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1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4%,我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国际交流合作向深向实。向北拓展俄蒙,俄罗斯出口中心大连合作中心、滨海边疆区驻大连贸易代表处挂牌成立;向东深耕日韩,成功举办日本“大连周”,新设日资企业52家、韩资企业38家;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0%。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成功举办国际赏槐会、数交会、海博会、服博会、首届“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等重大活动。

市际协同发展务实推进。沿海六市规划制定、产业发展等八大领域协同联动,建立低空经济协作机制,208项政务服务事项区域通办。沪连对口合作42项年度重点事项有序推进,西中岛氢基能源储运一体化项目落地。沈大互学互鉴活动持续深化。

6 倾力打造蓝色引擎,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

海洋产业蓄势发展。单舱世界最大LNG燃料舱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首艘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船、全国首艘无人驾驶船舶成功交付。全省首个渔光互补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庄河海上风电项目投产。新建深水重力式网箱96个,深远海智能养殖渔旅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32个、居全国首位。“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建设进入快车道,甘井子区入选全国预制菜基地百强榜。海洋经济总产值增长5%、达4500亿元。

海洋科技聚势赋能。深海工程创新实验基地启动,海洋中医药研究院挂牌,船舶设计软件、海洋大数据、海工装备等领域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遨海科技第四代海上通信系统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海域治理乘势发力。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8.3%。持续开展海域清理整顿,排查问题3830个、治理28.93万公顷,还海、还景于民深得民心,星海湾—老虎滩—棒棰岛、金石滩、长山群岛等美丽海湾、岸线、岛屿展现“人海和谐”美好画卷。

7 与时俱进提升城市品质,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新实效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明确大连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连湾海底隧道及光明路延伸工程全线贯通,维修市政道路154万平方米。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6个、1.24万户,改造管网近800公里。整治提升背街小巷920条,建设“口袋公园”121处。我市获评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全国十大美好宜居城市。

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创建美丽宜居村130个、和美乡村2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普兰店快二线上榜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瓦房店市、庄河市分列全国百强县58位、94位,长海县高质量发展得到省市倾力支持。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优良比例91%,13个国考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均为100%,长兴岛上榜国家级“无废园区”。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全国领先,分别为62%、74%。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申遗,辽宁世界自然遗产实现零的突破。

文体旅融合持续发力。承办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启幕,渔人码头、俄罗斯风情街等特色街区更新升级,“港东五街”火爆全网,“海上游大连”形成品牌,长山群岛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接待游客1.7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65.3亿元,分别增长27.2%和18.2%。歌曲《小花》入选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沙河口区冰山慧谷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博涛文化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400余场高端体育比赛激活赛事经济,大连马拉松、国际徒步大会、足球世界杯预选赛、中体联足球世界杯成功举办,连超赛事火爆,英博冲超、鲲城冲甲、体产女篮组建出征。

8 有力有效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万岗计划”、重点群体“春风行动”,城镇新增就业13.4万人,接收高校毕业生6.8万人,零就业家庭持续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持续加力。社保覆盖面扩大,职工医保家庭共济实施,城乡低保标准连续17年提高。累计新增示范性托育机构18家、幼儿园托位1.9万个。新建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80%,泰康之家养老社区落地。公共预算民生领域支出比重达86.5%,15项46个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教育惠民优质均衡。新增公办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7所,新增公办学位9500个。获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交流轮岗校长、教师2911人,创建省级优质高中52所、占比62%。5所高校12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健康大连向实推进。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成功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开通急救一站式服务和医学影像结果互认。

9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平安大连持续夯基固本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筹集保障性住房8000套,金普新区等6个地区城中村改造消化存量商品房3000余套,盘活闲置房地产用地743万平方米。

公共安全建设强力推进。各类生产经营性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0.9%、11%;出台涉海涉渔领域安全整治“史上最严十条”硬措施。刑事案件立案下降32%。

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幸福新社区”建设,“文明楼院”创建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全市矛盾化解率99.91%。

10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现代化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法治建设纵深推进、作风建设驰而不息。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发布政府规章3件,行政职权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全面执行行政执法“四张清单”。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46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427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市级政府层面发文减少12.3%,节庆活动精简67%,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8%。

2025年目标任务坚决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一 多措并举扩投资促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

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统筹供需协同发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精准谋划争取政策。全力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发挥政府引导母基金作用。加强财税、货币、产业、贸易等政策协同配合。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全年储备项目2147个、总投资2.2万亿元。推动泰星能源纯电动车电池、中石化催化剂二期等252个前期项目落地,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推动金州湾国际机场、地铁4号线、恒力重工二期、鼎际得新材料等909个项目续建,完成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推动庄河核电、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长海跨海大桥、大石化搬迁改造、中石油商储库及绿电等513个项目开工,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以上。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加速释放消费潜力。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扩大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技能培训等基础消费,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免税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华润万象城、石灰石矿EOD、航海时代海洋文旅城、万达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大连宾馆、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五一”期间全面启用;推动剧场经济、演唱会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冰雪经济、邮轮经济协同发展,全年旅游收入达到2000亿元。

二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壮大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进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加强科创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英歌石科学城效能,集聚科研平台组群500家左右,引进高端人才3500人。推进与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鹏城国家实验室合作,先进光源预研装置正式投入运行。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清洁能源、智能制造、海洋经济、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快速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培育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10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5%,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60亿元。

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7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达到95家以上,省级以上单项冠军达到6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超过1万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2100家。落实“兴连英才计划”,科技人才项目100项,持续办好“海创周”。

三 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

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恒力新材料科创园、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等项目建设,绿色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推动奇瑞汽车产业园二期建设,新一代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发挥大船集团、中远海运、恒力重工、中远川崎等重点企业带动作用,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以瓦轴集团为龙头,高端轴承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依托中车大连机车旅顺基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到180亿元以上。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中国电子集团、大连数谷、SK海力士等项目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拓展“沈大氢能高速走廊”,打造氢基能源研发、生产、储运、加注中心,洁净能源产业产值达到610亿元以上。发展低空经济,开发低空+文旅、交通、物流等示范应用场景达30个,启动“空中游大连”。聚焦智能汽车、智能装备、人型机器人研发制造;谋划布局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贸易服务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绿色服务、海洋服务四大特色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56%以上。推动新增限上商贸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1100家以上。

四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

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有序推动市委《实施意见》明确的改革措施落地,激发振兴发展动力和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实施营商环境6.0提升方案。优化政务环境;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提质扩面。优化信用环境。优化法治环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文体旅、海洋渔业、新能源等领域专业化整合,完成132户子企业管理层级压缩。争取央企在连布局更多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实现新突破。市属国资控股企业营业收入达440亿元,增长15.5%。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涉企收费应免尽免。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示范城市建设。深化园区改革,健全园区干部流动、薪酬分配和绩效激励制度。

五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施策稳外资稳外贸

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围绕航运物流、新能源、国际康养等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0项。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招引贸易或投资企业50家以上。全年新增跨境电商企业50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80亿元以上,跨境数字贸易额55亿美元以上。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北极航线建设,开辟“一带一路”和RCEP国家海上航线,织密东北亚、俄远东地区航空航线网络。打造中欧班列沿海集结中心,建设保税物流和大宗商品分拨、中转贸易基地,畅通“北醇南运”“北粮南运”海陆通道。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辐射力;放大大商所功能优势。

大力稳外资稳外贸。扩大向北向东开放,以欧盟、韩日澳新、新兴经济体为重点,拓展俄蒙白、挖潜中西亚,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引进更多项目落户。培育外贸新动能,建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中间品贸易。

六 注重统筹协调联动,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均衡性

全面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促进要素在城乡区域间平等交换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发展优势互补竞合有序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成5G基站总数2.41万个以上。建设“平急两用”重点项目40个,改造更新排水供热管网150公里。增加停车泊位5000个,综合整治背街小巷691条,实施未通管道燃气改造3.3万户,主城区具备条件用户应通尽通。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高标准农田43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家以上,打造大樱桃、蓝莓、肉鸡和海参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105个。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做强海洋科技,加快船舶设计院建设,推动海洋开发技术工程等实验室纳入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标准建设海王七星、獐子岛等现代海洋牧场,全市海洋总产值力争达到4800亿元。

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联动发展;深化沪连对口合作;共建东北海陆大通道,推动沈大哈长制造业走廊、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实现新突破。

七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国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打造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200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施“水润大连”“绿满大连”工程。加强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建设,梯次开展美丽海湾建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力争达到99%。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达16%。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开展零碳排放试点建设,推动长海县、太平湾等区域建设零碳岛、零碳园区。

八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15项重点民生实事,让幸福大连成色更足、可感可及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实现留连来连高校毕业生7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

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跟进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在连高校“双一流”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推进市属高职学院建设。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10所,优质普通高中占比达到72%。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后服务质量,教师课内“教足教好”、学生校内“学足学好”。

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医疗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养老托育向高品质发展。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新建家庭养老床位1000张,完成适老化家庭改造3500户,星级养老机构达到125家。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模式发展。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完成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10个。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1000场,办好赏槐会、沙滩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新建改造“三大球”“三小球”等场地330片。推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高标准承办大连马拉松、国际徒步大会、女篮联赛等高端赛事。

九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强化源头治理,突出防控结合,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和房地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平稳增长。有序推进8000户城中村改造居民安置工作,以合理价格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和空置楼宇。推动保交楼保交房提质增效。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开展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彻底整治渔船渔港、危化品、城镇燃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健全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化解涉法涉诉、邻里纠纷、房产物业等矛盾纠纷。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

从严从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强化政治建设 (二)强化法治建设 (三)强化作风建设 (四)强化廉政建设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