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给老旧房屋做体检、买保险 破解房屋安全治理难题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杨璐
随着城镇住房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和建筑老化,房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突显。原有住房专项维修资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房屋安全维护需要,房屋安全管理问题亟待破解。两会上,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破解房屋安全治理难题的建议。
建立“保险+监测”的房屋安全保险制度
市人大代表潘麟建议全面建立“保险+监测”的房屋安全保险制度,实现对房屋安全的兜底性保障,同时引导保险机构积极提供房屋安全动态监测等房屋风险减量服务,助力提升房屋安全管理水平。
潘麟建议,建立房屋保险理赔制度,由政府提供“无差别、广覆盖”的基础性保障。在保险方案设计上,将房屋倒塌、居民人身伤亡、临时安置费用损失、应急加固维修费用损失纳入基本保障范围。同时,在房屋倒塌基础性保险制度之上,可结合实际需要,将房屋附属设施、室内家庭财产、室内装潢等纳入保障范畴,建立针对城镇存量住房家庭的立体化保险理赔制度体系,为实现城镇居民的“家家安居”保驾护航。
潘麟表示,结合我市房屋的安全形势,在抓紧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的基础上,全面建立房屋安全定期体检制度、安全动态监测制度、安全鉴定和强制修缮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体检、日常巡查、动态监测、强制修缮”的房屋全生命周期风险减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存量住房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引入多方力量,建立筹资机制
市人大代表李飞建议,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明确房屋定期体检工作组织机构,规定房屋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和主体责任,为制度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委托专业的房屋安全检测机构,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流程,由专业机构负责具体实施房屋体检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以制度明确房屋体检内容,根据房屋房龄、产权归属、结构类型等类别制定体检范围、体检频次、体检内容等关键问题,做到全面覆盖、精准施策、有序推进。
李飞还表示,落实房屋体检制度,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体检成本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一是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对于公共建筑、经营性自建房,鉴定和修缮经费原则上由房屋安全责任人承担。对于多业主住宅,有住宅专项维修等资金的,鉴定和修缮经费可启动住宅专项维修等资金支付;没有住宅专项维修等资金的,鉴定和修缮经费由产权单位承担;没有产权单位的,鉴定和修缮经费由财政出资解决。二是引入多方力量赋能。通过探索推行房屋安全商业保险,让保险公司为投保方提供安全巡检、防灾防损、赔付等服务,发挥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和保险机构兜底保障作用。
此外,房屋安全问题事关全民利益,应加强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行动。一是以信息化平台推动数据共享。建立建设房屋定期体检信息系统,收集完善基础数据库,公开体检结果和处理情况,提高居民对房屋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房屋安全自查和报告隐患。二是以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房屋定期体检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居民主动参与房屋维护和管理。三是以强化监督促进政策落实。建立健全房屋体检监管机制,引入群众监督力量,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体检制度的有效执行。
因地制宜、全方位智能升级改造
除提出推动完善房屋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引入房屋养老金制度外,市人大代表吕同富则是在推进房屋改造和监管工作上提出更多建议。吕同富表示,因地制宜对老城区建筑进行计划改造,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理因素、居住习惯而调整建筑属性。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清晰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验收程序。聚焦人员密集场所和老旧居民楼等建筑,深入排查,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实施挂牌督办,坚持边查边改、即查即改,切实消除隐患。
吕同富还建议,结合楼体安全、燃气改造、电力供应、地下管网、桥梁隧道、抗震减灾、海绵城市、供水安全等应用场景,建设一批先进智能感知设施,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