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李飞:多举措抓细节 切实惠民惠企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张丽霞)我市积极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旨在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这是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市人大代表、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学院院长李飞表示,在活动推进过程中,仍有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落实,以确保该活动能够达成预期目标,切实惠及广大消费者与企业,为大连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源泉。
李飞认为,目前我市以旧换新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完善。一是政策宣传与知晓度不足。调查显示,目前仅有约30%的消费者对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参与流程、优惠幅度等有清晰了解。宣传渠道选择较为局限,多依赖传统媒体平台,对新兴社交媒体、网络广告投放等渠道利用不足,导致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和新迁入大连的居民,对这一惠民惠企的活动茫然不知,无法积极参与其中,限制了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二是参与商家范围与商品品类受限。目前仅有200余家商家,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商场与部分知名品牌参与到以旧换新中,中小商家参与度较低。这使得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受限,一些小众品牌或特色商品难以纳入以旧换新体系。同时,商品品类不够丰富多样,多侧重于家电、数码产品等传统耐用消费品,对于服装、家居饰品、文化体育用品等日常消费品的覆盖不足,仅占商品品类约30%,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不利于全面激发消费潜力。三是以旧换新评估与补贴标准不明确。旧品的评估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评估标准缺乏统一性与透明度,不同商家对同一旧品的评估价格差异较大,例如同一型号的旧手机,在不同商家的评估价格可能相差200元左右。而且,补贴标准不够清晰明确,部分补贴政策存在复杂的附加条件。这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理解成本,也容易引发消费者对补贴真实性与可获得性的质疑,削弱了消费者参与以旧换新的积极性。四是回收物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回收流程烦琐,消费者需要自行承担旧品运输至指定地点的费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没有设置回收网点,导致约40%的偏远地区居民旧品回收困难重重。在售后服务方面,对于以旧换新购买的新产品,部分商家售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维修不及时、退换货困难等问题,约25%的消费者曾遇到此类情况。这使得消费者在参与以旧换新过程中存在后顾之忧,影响了消费体验与消费信心的建立。
对此,李飞建议,应多管齐下,细化举措,助力该活动落地生根。强化全方位宣传推广,提升活动知晓度。整合多元宣传渠道,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建立信息推送机制。拓宽参与商家与商品品类,丰富消费选择。积极招募中小商家,制定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鼓励中小商家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拓展商品品类覆盖,与相关行业协会合作,制定各类商品的以旧换新实施细则与标准,推动不同行业的商家共同参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以旧换新消费体系,使商品品类覆盖率提升至60%以上。明确统一评估与补贴标准,增强消费者信任。制定统一评估规范,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专家与商家代表共同制定旧品评估的统一标准与操作流程。简化补贴政策条款,对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进行优化调整,减少复杂的附加条件,使补贴政策更加简洁明了、易于操作。明确补贴的发放方式、发放时间与发放渠道,确保补贴能够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消费者手中。同时,加强对补贴资金的监管,防止出现骗取补贴等违规行为,维护补贴政策的严肃性与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