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鹅蒙古百灵首现旅顺海滨湿地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记录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增至67种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杜杨楠 张一)春回大地,候鸟北归,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家族再添新成员。昨日,记者从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称保护区管理局)获悉,3月19日,科研人员在位于旅顺口区的老虎尾海滨湿地监测到5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4日后观鸟志愿者又在该地记录到1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蒙古百灵。至此,该保护区记录鸟种增加至37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增加至67种。

据统计,本月截至目前,在日常的鸟类及疫源疫病监测中,保护区科研人员已在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记录到迁徙候鸟50余种,约5000只。特别是在3月18日至22日的5天内,3次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全球性濒危物种白鹤,累计监测白鹤种群数量130余只,这也是首次在大连地区记录到如此大群的白鹤。科研人员同期还观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鸿雁、大杓鹬、小天鹅、蒙古百灵等。其中小天鹅与蒙古百灵均为保护区新记录物种。

大连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上的重要驿站。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春季,大量候鸟会经此迁徙,有的直接北上,不作停歇,有的短暂休憩、补充能量。多种候鸟选择到此停歇,无疑是对蛇岛老铁山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好褒奖。

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坚持开展春、秋季护鸟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持续打击非法捕猎行为,组织引导志愿者参与护鸟,大力宣传法律知识等,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鸟类保护的新局面,为候鸟营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同时,该局积极开展科研监测工作,与科研院所、志愿者合作,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候鸟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编辑:赵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