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入农村大棚精准“把脉”促增产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佟宇静 刘朝)4月11日上午,普兰店区沙包街道奎兴社区种植户孙大姐家的黄瓜棚内热闹非凡。几十位农户品尝着孙大姐家翠绿的黄瓜,热烈地讨论着:都是一样的黄瓜苗,你家的黄瓜怎么这么甜?用了什么黑科技……孙大姐羞涩地说:“技术俺说不好,就是产量高,卖得好,俺赚到钱了,技术还得问于大哥。”
农业技术带头人于仁成说:“孙大姐家真没用什么狠活,但是用了一款‘黑科技’,你看看孙大姐家大棚跟其他家有什么区别吗?”“没区别,一样啊。”“那咱听听专家怎么说。”于仁成卖了一个关子。
葫芦岛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赵晶掀开大棚膜一角,手持光谱检测仪,一边让农户看塑料中显示的红光,一边跟农户解释:“有区别,孙大姐家今年用了转光膜,这个‘黑科技’能把太阳光里的紫外光转化成红光、蓝光,红光、蓝光是作物生长的‘营养剂’,能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果实的干物质含量,所以你们吃的黄瓜甜。”
大连医科大学派驻瓦房店市祝华街道祝华村第一书记崔乔礼教授说,转光膜就是高效利用太阳光能的一种新技术,它让光合作用提高了几十倍。如果孙大姐家再使用有机肥料,黄瓜的甜度和口感会更好,品质会成倍提升,大家的钱包就会越来越鼓。
接着,崔乔礼手持土壤样本,结合本地的土壤条件与作物种植习惯,将有机肥的分类、制作办法以及使用原则,给出具体建议:“一亩地每年能省1/3的化肥钱,土地板结还能缓解。”于仁成连连点头:“崔书记不卖化肥,教俺们方法,这样的课好用!”针对农户关心的土壤病虫害问题,崔乔礼提出“土壤太阳热处理+生物菌剂”的综合方案,引得农户频频点头。集中授课结束,赵晶又走进多个大棚,现场把脉作物的生长情况。
大连盲聋学校派驻瓦房店市松树镇东半拉山村第一书记王磊也驱车赶来取经,就村里农户种植樱桃的难题与专家深入探讨,并邀约技术团队前往实地指导。
从凭经验种地到靠科技增收增质,此次这场大棚里的“把脉问诊”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大连农博士”抖音号编辑收到几十个农户的“求诊”需求后,特意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将新质生产力送到了田间地头。如果有农业方面的问题,请关注“大连农博士”抖音、快手及视频号,编辑会对接农业专家为您解疑答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