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当寒风凛冽,气温骤降时,许多工厂车间为了抵御严寒,往往选择关闭门窗,以保持室内温暖。然而,这一看似合理的做法却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空气流通不畅。这种状况不仅让工人们在工作时感到憋闷,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更严重的是,它可能成为急性职业性中毒的隐形杀手,对工人的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近年来,网络上频繁出现的报道揭示了车间空气流通不畅所引发的急性职业性中毒事件,这些事件如同警钟一般,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车间空气流通的管理。这些报道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它们的背后是真实的案例,是那些在工作岗位上遭受痛苦甚至失去生命的工人。
比如,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持室内温暖,某电子工厂车间门窗紧闭。然而,车间内使用了大量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有机溶剂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但空气流通不畅使得这些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逐渐在车间内积聚。
不久之后,多名工人开始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和抽搐。医院的诊断结果令人震惊——急性有机溶剂中毒。经过深入调查,专家们发现,导致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正是车间内空气流通的严重不足,使得有机溶剂在车间内积聚到了危险的浓度。
大连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案例说明了冬季车间空气流通不畅是引发急性职业性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此类悲剧的发生。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车间通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通风除尘、排毒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转,能够及时将车间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排出室外。同时,企业应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通风量、通风时间等,以保证车间内的空气能够得到充分的流通。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车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监测。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定期对车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及时掌握车间内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加强通风、停止作业等,以防止工人中毒。
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让工人了解冬季车间空气流通不畅可能带来的危害,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技能,如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手套等。同时,要指导工人在发现车间内空气流通不畅或有异味时,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以便企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冬季车间空气流通不畅是引发急性职业性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和劳动者都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车间空气流通管理,防止急性职业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冬季也能安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以这些案例为警示,共同努力,做好冬季车间空气流通管理工作,守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