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防大作战】科学探索筑牢职业病“健康防线”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职业病防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卫生、人社等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包括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等。

记者从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职业病防治院)了解到,2023年大连市劳动者体检数量与2022年持平,但在接触噪声和粉尘的劳动者中,体检异常率呈现不同趋势,其中接尘者体检异常率有所下降,而接噪者体检异常率有所上升。2023年确诊的职业病例数较2022年增多,职业性减压病成为主要病例。


预防噪声损害

噪声性听力损伤是渐进性、不可逆的听觉系统损害。当人体暴露于≥85分贝噪声环境时,声波震动会导致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过度摆动甚至断裂。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职业卫生科科长毕海侠介绍,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主要表现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此外,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一定影响。噪声岗位的劳动者必须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劳动者听力健康。


预防职业性减压病

大连地区海洋资源丰富,海水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达,从业人员众多,职业性减压病在潜水作业人员中呈高发态势。减压病又称潜水病,是潜水员的“隐形杀手”,是指高气压作业下体内过饱和的气体,由于减压过速,体内产生过多的气泡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职业病。

海水捕捞潜水作业人员因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复杂多变,引发的急、慢性职业病严重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企业需要提高潜水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知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强化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能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护潜水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为此,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牵头编制了首个海水捕捞潜水作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地方标准——《自携式空气潜水作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并于2024年3月份发布。其对潜水作业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提出具体要求,制定潜水作业操作规程,细化潜水作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强化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强调了,要通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用人单位和潜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为应对职业病防治的挑战,大连市积极参与国家职业病防治项目。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每年为3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场所监测,并对体检个案数据进行收集与深入分析。结合大连市工业企业的特点,医院撰写了大连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风险评估报告和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助力职业病防治工作。

为了让企业一线职工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大连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深入企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努力,降低职业病发病率,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职业病

1.必须有劳动关系,患病者应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组织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劳动者如何申请职业病诊断?

劳动者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文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青竹

编辑:高佳欢
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