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告
附件2
社区精准精细防控常态化工作要点
一、建立健全社区常态化防控体系机制
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社区经济社会组织积极协同的社区防控组织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基层民警、社区医务人员“三人小分队”为主体,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防控工作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参加防控,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防控和社区服务,推动社区民众防控自治,弥补人力不足问题,共同开展外来人员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相关工作。探索实行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招募疫情防控非全日制临时社区工作岗位,将增加社区防控和服务工作力量和解决经济困难居民临时就业相结合,保持疫情工作常态化。
二、制定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
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和以县域为单位实施差异化防控的基本要求,根据区市县疫情风险等级和社区疫情划分,形成社区常态化防控方案。工作方案中应明确和细化不同风险等级应采取的防控策略措施,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直至最小单元,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社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做好物资保障,做好随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准备工作。
三、加强外来人员排查管理
交通运输局负责汇总通过交通枢纽途径来连的外来人员信息,并将信息推送至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接到交通运输局推送的外来人员信息后,连同通过三大运营商等其他途径收集的外来人员信息,一并分区逐级推送至社区。社区要发动居民小区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楼长等组织和人员,加强对出租房屋和集体宿舍管理,主动排查外来人员,并加大宣传力度,要求外来人员主动向社区报备。对于公安部门推送和社区主动排查的外来人员信息,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基层民警、社区医务人员“三人小分队”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和基层民警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掌握外来人员的行动生活轨迹,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社区医务人员要有效发挥卫生专业支撑作用,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外来人员的健康监测,掌握外来人员的健康状况,发现可疑症状人员,联系120转运定点医院就诊。
四、兜实兜牢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机构院感管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日常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等工作。借助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诊疗和健康管理,防控关口前移,加强门诊预检分诊筛查,做好对发热患者的监测、发现、报告和转诊,协助街道、居委会做好辖区企事业单位、商超、学校等疫情防控指导,落实“四早”工作,充分发挥传染病防控“第一守门人”和哨点作用。
五、加大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预防为主,为居民提供“找得到、看得见、听得着”的科普宣教,运用多种载体,普及群众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技能,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疫情政策宣传引导,使人民能及时了解政策调整并随需而变。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抚,对重点人群进行必要的主动心理干预,增强居民防疫信心。
六、大力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社区室内外活动场所和器材设施的日常消毒,严格对社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七、“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入社区常态化防疫
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应用,加强各单位、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将信息化手段引入社区防控中,加强大数据信息的推送,人防加技防,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强科学防控力量,创新防疫举措并提升防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