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告
附件8
疫情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常态化工作要点
一、固化舆论阵地,常态化积极理性引导社会心态
充分利用疫情防控形成的立体化、全覆盖的宣传网络,整合资源,固化“主流媒体引方向、线上线下扩影响、社区宣传广覆盖”的舆论阵地,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宣传网络,加强宣传引导、价值引领,常态化开展国民健康心态教育,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社会心态,提升应对重大事件的心理“软实力”。
二、开展心理测评,常态化研判普遍人群心理状态
各级政府机关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相关社会团体要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心理人员和团体,提供简单易操作心理测评工具,引导单位内、团体内、行业内的各类人群进行自我检测、自我疏导、自我调试;选用科学高效心理测评系统,定期为各类人群开展一次科学、客观的心理测评,常态化研判人群心理状态,对评估中的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关注人群心理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心理服务举措。
三、提供获取途径,常态化关注重点人群心理状况
各相关政府机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咨询渠道,通过开通高质量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建立三级微信群(泛社群、聚焦服务群和重点陪助群等)、成立线下心理援助干预小组等方式,开展科普宣传、信息咨询、心理支持、情绪疏导、个案辅导服务,将青少年、老年人、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公安、交通、社区等一线工作人员作为重点人群,常态化关注重点人群心理状况,为其提供一个获取科学、精准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
四、组建服务团队,常态化提供普遍人群心理疏导服务
实施“立足社区,心社联动”的工作模式,培训一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技能的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招募一批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援助志愿者,专业心理服务资源与基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优势互补、双向协作,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将心理服务纳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体系,以社区为工作的基础单位,建立起一支具备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心理工作人员队伍,常态化为广大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维护社会情绪健康稳定。
五、加强人文关怀,妥善做好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保障
有针对性地妥善做好医学观察人员及其亲属、独居孤寡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和长期患病在家等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引导,不歧视患者、医学观察人员及其亲属,切实防止对其就业、上学造成负面影响。要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化解恐慌和压抑情绪。对医学观察中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及有特殊需求的其他人员,了解其生活需求和困难,积极想方设法确保其生活稳定、心情平稳。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孤寡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依托社区深入细致地做好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